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新闻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讲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

来源:     时间:2024-03-27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讲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

    编者按: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期间于24日下午举办了“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应邀做了主题发言。发言的主题为:聚焦绿色创新,开展务实合作。发言稿全文附后,供读者参阅

聚焦绿色创新,开展务实合作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碳中和与全球

气候治理研讨会的发言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刘振民

2024324星期日下午 北京钓鱼台

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研讨会”。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任命我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接替了解振华先生的工作。我从1996年第二届缔约方大会起开始参加或跟踪气候变化多边谈判工作,见证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演变与形成。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1990年以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发布6次评估报告,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同时,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温升记录不断更新,持续为我们人类敲响警钟。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失,还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福祉构成长期威胁。近年来,全球气候治理又面临新的挑战,全球疫情后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地缘冲突局势紧张使得各国气候行动更加困难;同时,保护主义、单边逆流进一步扩大了全球气候治理赤字。这些都表明,我们人类的努力远远不够,国际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三十周年。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这些规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共识、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达成的,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是当今我们仍要坚守的原则。2015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参与和支持下,中美两国与其它各方一道推动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巴黎协定》形成了2020年后加强联合国气候公约实施的制度安排,将所有国家都纳入进来,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全球碳中和的新时代。

同事们,三十余年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机制在波折中前行。去年迪拜气候大会即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首轮全球盘点,确认并强化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不可逆转,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团结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在此,我提出以下四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与净零排放的明确路径。解决气候危机的路径,就是要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近年来,一些国家由于地缘冲突和经济复苏迟缓,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所增加,能源政策有所波动,但我相信它们的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并未改变。相信各方会更加坚定地朝着脱离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安全的方向前进。

世界各国资源能源禀赋不同,能源转型的基础和方式、面临的困难均有不同。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我国电力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也因此备受关注。多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煤电的“三改联动”,已有80%以上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节能改造,90%以上的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习近平主席作出了“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的重大政策宣示,并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对于同我国能源结构相似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部署应用面临巨大挑战,在一段时间内还离不开传统化石能源的灵活调节和保障支撑作用。COP28完成的首次全球盘点成果文件明确了全球“脱离化石能源转型”的大方向,这一进程应当是公正、有序、公平的,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在确保各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稳步实现。

第二,科技创新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科技创新无论对于全球脱碳还是提升各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都至关重要,没有科技创新的气候行动如同无源之水。特别是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智能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中国通过自身努力为全球维护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发生,数字技术迭代加速,智能制造、数字贸易风起云涌。今天与会各位不乏各国最大能源矿产集团、全球领头科技公司、老牌银行金融公司、世界一流大学的代表,是全球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能够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把握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构建全球绿色低碳产业供应链,提高绿色服务、贸易合作水平,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通过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动能。

第三,务实行动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所在。《巴黎协定》确定了以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行动模式,这一模式的进展与实效有赖于各方作出承诺的自觉与决心,更有赖于各方重信守诺的务实行动。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气候条件复杂,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占全球近40%;我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贡献了世界25%的新增绿化面积;我们还建立了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我们出台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和《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我们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同时,我们坚持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平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各方既有承诺可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区间,但亟需弥补的缺口是落实。各方的目标愿景应具有现实性、可行性、连续性,充分考虑实施手段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起点和能力水平。各方应努力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义务和承诺,通过务实行动使愿景成为现实。

第四,合作共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应有之意。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命运与共,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近年来,部分国家以功利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打着应对气候变化或“去风险”的名号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巨大障碍,破坏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努力。最近,伍德·麦肯兹国际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完全与中国制造的清洁技术产品脱钩将导致全球能源转型额外耗资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绿色转型成本要在原有账单上增加20%。我要强调的是,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必然出现相关技术、产业、贸易、金融、标准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但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互学互鉴,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

在此,我呼吁各方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持气候治理公平正义,尊重市场规律和贸易自由,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将本国利益与全人类利益互相协调,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谢谢大家!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相关报道】
网站地图 | 访问分析 | 免责声明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 2013 版权所有 京ICP 备130209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