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分析观察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统计考核工作

来源:主站     时间:2018-05-2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作总结讲话中指出,确保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的统计考核数据真实准确,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建立健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体系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体系是由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积极减缓气候变化的若干重要指标组成,也是我国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控排承诺的一系列相关约束性指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是一座桥梁,连接起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控排目标,明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责任者、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把责任、权力和义务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将碳排放强度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森林碳汇面积和蓄积量等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控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通过建立目标责任体系等举措,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实现大幅下降,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考核评价是“指挥棒”,好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传导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意图和压力,能够让地方明确目标、落实任务,激发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力和潜力,反之如若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则容易导致考核走过场,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2013年以来,通过国家对各省(市、区)人民政府碳排放强度控制年度目标及累计进度目标完成情况、主要任务措施及基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的考核评估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与任务的有效落实。

 

确保各项目标统计考核数据真实准确是基础。统计数据是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既关系到国家及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宏观决策的有效性,也关系到控排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统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公信力。早在2013年,我国已制定《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通知》《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试行)》等文件,从政府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和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也为开展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强调,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与行动因其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属性,面临国内提高能源等相关数据质量与外部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的双重压力,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新进程中,需要结合我国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目标以及“十二五”和“十三五”经验,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责任内容、范围、对象及分解方案,研究提出全面反映国家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的目标责任体系,切实发挥好目标责任体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导向和约束作用;需要我们在坚持目标导向、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奖惩并举等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过去五年来的考核工作经验,进一步更新、细化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流程,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发挥好考核评价体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传导和压实作用;需要我们时刻牢记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的“初心”,坚持制度建设为数据质量保驾护航,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切实发挥好企业数据直报系统、温室气体清单数据管理系统、省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支撑系统等数据管理平台在提升气候治理水平中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统计考核部马翠梅 苏明山供稿)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相关报道】
网站地图 | 访问分析 | 免责声明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 2013 版权所有 京ICP 备130209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806号